增进民生福祉 托起“朝夕美好”!梅州全面做好“一老一小”和妇幼健康服务,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
回首2023年,朝夕美好我市卫健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增进做好发展思想,强基层、民生梅州j9建高地,福祉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水平,托起题教着力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。全面主题教育开展以来,和妇我市紧密联系实际,幼健育走聚焦“一老一小”,康服加大医养结合工作力度,动主拓宽妇幼健康服务广度,深走实j9并进一步强化普惠托位投放,朝夕美好不断增进民生福祉。增进做好
深化医养结合
守护老人晚年幸福
2023年12月末,兴宁市径南镇卫生院径心康养中心正式投入使用。福祉这是我市第一家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医养结合项目、第一家增设于乡镇卫生院的养老机构,总投资280万元,配置25张养老护理型床位,为辖区内及周边乡镇的老年人,尤其是失能化、失智化、空巢化和失伴化老年人提供健康照护及医疗护理服务。
着力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病患满意度,我市首家医养结合医院——梅州颐诚医养结合医院也有了新的提升。2023年医院本部收住病人296人次,养老长者32人次,门诊接待1100余人次;福利院院区服务人数从80多人增至113人。
“我们努力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体系,康养中心、康复医学中心、中医科等多个特色学科不断发展壮大,实现了在院长者‘小病不出门、中病可诊疗、大病有通道、无病可安养’的医养结合模式。”梅州颐诚医养结合医院院长钟俊杰说,该医院与市第二中医医院构建医共体,让在院长者及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“三甲”医疗服务;加强与社区、家庭的合作,让医养结合服务直达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2023年,我市还印发了《梅州市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,推动医养结合向纵深发展。目前,全市已登记备案12家医养结合机构,同时积极申报5个2024年医养结合项目和2个示范性医养结合中心项目,积极推进10个中央专项福彩公益金医养结合项目建设。我市84%以上的综合性医院、康复医院、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,为老有所养提供坚实“医靠”。
拓宽服务广度
保障妇女儿童健康
当前,在我市的广东省户籍孕妇(含配偶为广东省户籍)或持有效《广东省居住证》的流动人口孕妇可享受地中海贫血、唐氏综合征、严重致死致残性结构畸形免费筛查,符合条件的孕妇有16个检查项目可获得补助。
“从怀孕到孩子出生,需要检查的项目很多,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。”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医师刘秀梅告诉记者,符合条件的孕妇在该院就诊时都能享受到这些补助,可以大大减轻经济负担。
2023年我市免费为2万名孕妇提供地中海贫血、唐氏综合征、严重致死致残结构畸形的产前筛查,严重出生缺陷得到有效控制。市妇幼保健院及梅县区、兴宁市、丰顺县妇幼保健院还先后建立了具有示范效应的“母婴健康E门诊”,有效规范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随访管理。
乳腺癌和宫颈癌是威胁广大妇女健康的两大“杀手”。去年我市继续开展适龄妇女“两癌”免费筛查项目,在当年11月提前超额完成筛查计划。“市妇幼保健院承担了全市‘两癌’筛查的技术帮扶督导工作,我们进农村、进社区、进工厂,让疾病早诊早治,控制疾病向前发展,为妇女朋友减轻不必要的治疗费用和身体痛苦。”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主任肖宝玲说。
托育服务一头连着“家庭幸福”,一头连着“民族未来”。2023年,我市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200个,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%,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5%;建设了1个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中心,以乡镇中心幼儿园带动镇域内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、规范园所管理,不断提高办园质量。
梅州日报记者:刘巧
编辑:张晓珊
审核:张英昊
- ·在广州凋敝“村落”里过年,在一道道美食中体验别样滋味!
- ·美媒:摩根士丹利计划裁员3000人
- ·世卫组织:苏丹武装冲突已致420人死亡
- ·多部华语新片入围第7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
- ·春节期间深圳市内交通累计运送乘客超4000万人次
- ·乌克兰议会通过延长战时状态和总动员令的法案
- ·美国又一银行遭遇危机 “爆雷”会否造成连锁反应
- ·乌克兰议会通过延长战时状态和总动员令的法案
- ·怀集蔬菜,逐绿岭南
- ·阿联酋正式获得上海合作组织对话伙伴国地位
- ·蒙古国发布强沙尘暴预警 18日起将席卷全境
- ·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加冕仪式将于5月6日举行
- ·国家电影局通报!依法查处春节档电影盗版43万余条
- ·欧洲央行行长表示欧元区通胀率过高
- ·日本民企月球着陆器撞击月球表面可能性较大 探月计划未达成
- ·德国驻华使领馆:5月1日起,赴德观光旅游将恢复开放